- 竹子湖是由火山圍繞的盆地,並無湖水,只因此地原一處火山堰塞湖,經過湖水不斷侵蝕,再經居民開墾,昔日滄海遂成良田;日據時期,山區的竹子湖地區則成為稻米品種改良的重鎮。海拔670公尺的竹子湖,氣候冷涼多雨,終日雲霧繚繞,擁有豐沃土壤、純淨水源,並有大屯山、小觀音山、七星山環抱的封閉堰塞湖地形,較可保持物種的純淨性。農事單位為研發適合日本人口味的米種,在大正12年(1923)於該處改設原種田,以培育全臺所需的蓬萊米種子。
- 當時育種及配發的程序類似於在來米限定時期的種子配發,原種栽種工作由竹子湖當地農民擔任,收成後農會以高於市價5成的價格向負責培育的農民購買種子。 1924年後,供應地區擴及臺灣西部各行政區,可知竹子湖從日據時期起成為臺灣蓬萊米的發源地與主要供應地的重要角色,竹子湖遂成蓬萊米的故鄉。
- 1960年代末竹子湖開始改種植白色海芋,1980年代達到高峰。境內湖山里、泉源里鄰接陽明山公園,有花農80餘戶,花卉種植面積達30公頃,境內花卉種類繁多,除了1至5月的海芋生長季節外,其他月份並有洋杜鵑、茶花、黑松、梅花、櫻花、大理花、菊花、聖誕紅、仙人掌花科、洋蘭天鵝絨、繡花球、向日葵等花卉,成為臺灣花卉的重要輸出地區,創造出數千萬的花卉商機。
- 除供作販售,竹子湖的花景、尤以海芋田並成為民眾爭賞的美景。臺北市政府因而舉辦竹子湖海芋季,規劃旅遊賞景資訊,吸引無數遊客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