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投

  • 區域範圍
    含今長安、大同、溫泉、中央、中心、林泉、清江、奇岩、八仙等里。
    因其為昔日凱格達蘭平埔族內北投社址,故名。康熙中葉,即有泉州人洪、陳二姓於此開墾。
  • 其他地名
    1. 土地公埔仔:指今清江路南端與北投溪交叉口忠義新村一帶,昔為一荒埔,有土地公廟一座,故名。
    2. 頂土礱間、下土礱間:清代舊式碾米廠稱土礱間,清代此地開有土礱間。頂土礱間指中央南路文昌宮(現已遷移)原址北端,南端則為頂土礱間,故名。
    3. 瓦厝內:北投陳姓祖厝之一,址位清江路南端、三合街二段交叉處。此宅為光緒2年(西元1876年)陳金江所建,因其外號「貓江」,故亦有「貓江宅」之稱,惟因數年前清江路開闢此巷,左護龍大部分被拆。
    4. 大籬笆:即今清江路中段慈后宮一帶,其地住宅昔日多圍以竹籬,因而得名。日據時代,此地多為藺草田,田中散居幾戶農家,而這些農家都為辜顯榮之佃農。
    5. 仁記內:今大籬笆北方清江路121號,亦稱陳姓祖厝之一,「仁記」係祖厝之名。
    6. 店仔口:指今中正街與中央南路一段交叉口,此地為清代及日據初期,北投地區農產品及魚肉交易中心。
    7. 下店:一名中街仔,即今中正街,位居淡北古道,與頂店同為清代北投最早興起之街市,清代及日據時代商店林立,街市為繁盛,光緒27年(日明治34年)北淡線鐵路竣工,北投設站,此地更形重要。
    8. 頂店:指今大同街(中央南路二段以南)、豐年路(和平路二段以東)一帶而言,亦位北淡古道,因清有店舖,故名。此地為昔日北投商業及行政中心。宣統3年(日明治44年),北投區役場成立時即暫設於此地的陳錦隆號宗祠處。
    9. 學仔內:大同街34巷19號,即北投國小左後方,係一大三合院土角厝,清代有人私採硫磺興訟,官府派員調查,則駐在此地。
    10. 社內後:指今中央南路二段、和平路二段及大同街3條所為地帶,其地因在番社下社之後方,故名。
    11. 下田寮:指今十信商工一帶,此地昔日為農田,散居幾戶農家,故名。
    12. 破竹圍仔:指今北投捷運站左後方,及中央南路一段130巷及大業路6巷一帶。往昔此地農田處因有幾座蒼翠竹林所圍之古厝及農舍點綴期間,故名。
    13. 磺港後:指今新北投捷運站及北投公園一帶,因位磺港溪之東,故名。
    14. 頂、下公舘:清代奇岩里公舘路一帶,設有官府衙門,故地名之為公舘。頂公舘則指今奇岩派出所一帶;下公舘則指今奇岩新村一帶,又因其地設有牛稠飼有牛隻,故又名牛稠內。
    15. 踣死猴:指今奇岩路中美新村一帶,此帶山勢陡峭,昔日多猴,因有猴不慎墜谷而亡,故名。
    16. 王爺宮仔:指今公舘路與北淡捷運線交會處,鎮安宮一帶。
    17. 楓仔埔:指今新民路一帶山坡,其地昔日多生楓樹,故名。
    18. 八仙:清代基隆河畔關渡平原上散佈8個以竹林為圍籬之小聚落,其地因濱臨河川,居民出入大多以船隻為工具,人戲稱「八仙過海」,故名八仙。八仙為北投溪與基隆河所環繞,宛若一條長蛇,在勘與上謂之「蛇穴」,而下八仙的兩個埤池,則為蛇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