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頂北投

區域範圍

含今湖山、泉源、開明、中和、中庸、秀山等里。

因位於北投北方高處,故名。其地日據時期又分三小字,分別為:山腳(開明、中和、中庸、秀山)、十八份(泉源里)、紗帽山(湖山里)。


其他地名

1.山腳:指今開明、中和、中庸、秀山等里,因位於大屯山南麓,故名,其地產柑橘與砂土。

2.菁礐:菁是一種種子可供提煉藍靛,供作染料的植物,清代大屯山區頗多生產;礐音讀「學」,意「坑池」;清代大屯山區有三個聚落設有菁礐,依位置高低分別命名: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中菁礐為今清天宮一帶,頂菁礐位中菁礐上方約500公尺,下菁礐則位中菁礐下方西側。另中菁礐地區,以清天宮為界,以東地區系安溪人所居,稱安溪寮;以西則同安人所在,稱同安厝。

3.粗坑:指今大屯國小一帶。

4.二崎:昔日大屯山產業道路未闢,上山需走小徑,彼時山路上有數段陡坡。陡坡閩南話稱「崎」也,二崎係由山下數起第2個陡坡,其地在今大屯國小上方。

5.山崎尾:原稱三尾崎,後以諧音變成山尾崎,係大屯山山徑第3個陡坡,其地在頂菁礐上方約500公尺處。

6.永春寮:指今大屯國小東方300公尺處,拓墾之初搭建有草寮,又居民多為福建永春人,故名。

7.銃櫃仔 今大同街一帶,昔日地方常發生械鬥,居民住宅建有射擊工事,故名。

8.鳳梨宅:指今復興三路210巷無極宮東方約150公尺山崗上。其地清代盛產鳳梨並有建有住宅,故名。

 9.十八份:意同十八股。此地於清治時代拓墾之初,為泉州人詹、王、陳、吳等人組成18股承墾平埔族土地耕作,故名。

10.頂湖:東昇路北端,即泉源國小東北700公尺處,其地為一聚落,故名。

11.十八分埔:指今中正山下,其地為一平埔,因而得名。

12.紗帽山:今湖山里,其名取境內之紗帽山。

13.磺坑內:指今陽明山中山樓一帶。

14.大坑:指今陽明山公園內,此地名係因公園內小隱潭旁有山溪所致。日據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海山炭礦礦主山本義信在此建山本公園,為今陽明公園之前山。

15.半嶺:指今紗帽山西南第二展望亭下面,此地係清代以來,竹子湖經頂北投紗帽山西側通往士林三玉里之通道,其地名得之於該處山徑上之一陡坡。

16.湖底:指今湖山國小一帶,此地係一盆地,而此地處盆地底,故名湖底